近日,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3届博士毕业生 冯业倩、伍书缘荣获2024年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提名奖优秀论文 。
冯业倩在导师王亚平教授与龚六堂教授的指导下,聚焦开放经济背景下的宏观政策调控问题,完成题为《开放条件下的经济波动与政策调控研究》的论文,其研究紧密结合现实经济挑战,兼具理论深度与创新价值优秀论文 。
伍书缘在导师王汉生教授的引领下,立足统计学前沿领域,围绕《大规模数据的统计建模及其分析理论》展开系统性探索,为复杂数据建模提供了新思路优秀论文 。
一篇论文从选题、构思到形成初稿
正如钢铁锻造的漫长过程
有哪些必不可少
亦或锦上添花的步骤呢优秀论文 ?
是广泛、深入沟通优秀论文 ?
还是咬牙坚持优秀论文 ?
让优秀论文 我们听听获奖同学的心得感悟
1
冯业倩:不畏浮云遮望眼
我是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的博士研究生冯业倩,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学优秀论文 。在导师王亚平老师与龚六堂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开放条件下的经济波动与政策调控研究》的写作。博士论文的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伴随了整个博士生涯的学习与研究,凝聚着五年的积累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论文选题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那么论文写作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而如果能够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摸索出自己喜欢的领域,那么我们的博士论文写作也就开了个好头,后面即使遇到问题,相信也可以迎刃而解。只有从兴趣出发做出选择,接下来漫长的学习探索才可能不那么艰苦。
在读文献、做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必然会接触到很多有研究价值的话题,但是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地处理众多问题甚至可能会导致迷失自我优秀论文 。如何有效地梳理这些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为自己写成一篇成体系的毕业论文服务,这是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想清楚的事情。 主次分明地推进课题研究,同时多读书、多思考、多记录、多写作、多投稿,这对于有条不紊地写完一篇庞大的毕业论文来说非常关键。
同时,在给论文添砖加瓦的过程中,及时沟通、勤学好问的品质也特别重要优秀论文 。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可能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寻求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那这往往能帮助我们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甚至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很多不错的研究想法也都是通过这种交流讨论所产生的。我认为学术研究本身也是一门学习与人沟通的学问,交流讨论时如何及时更新进展、减小信息差,写作时如何让所有合作者保持有效且同频的配合,汇报时如何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复杂模型背后隐含的经济学直觉,这些都是我们在展开研究的时候应该注意的环节。
总之,写博士论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条理地开展研究,积极地向他人沟通学习,平和对待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优秀论文 。只要坚持不忘初心,相信大家都会收获一篇令人满意的毕业论文,为自己的博士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导师评语
读博士的过程漫长而又充满了挑战,是对一个学生的知识、毅力和心态的全面考验优秀论文 。作为导师,我很高兴看到冯业倩同学在博士研究阶段能够很早地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她虽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经历了不少迷茫的阶段,但是在我与冯业倩的交流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她的努力,以及心态上的转变和进步,最终顺利完成了这篇选题上贴合实事、内容上具有创新性的博士论文。希望冯业倩以后可以继续保持积极乐观、追求进步的状态!
——王亚平
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
2
伍书缘:学术研究没有标准答案
我的博士论文是由几篇相关联的科研工作联合构成的优秀论文 。如果将每篇科研工作的完成过程分为“确定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理论证明、数值模拟与文字写作”几步,那么我认为选题无疑是最关键也最困难的环节。科研是探索知识的边界,因此选题要具有研究价值和创新性。这要求我们首先广泛相关领域的文献。文献凝聚了前人的智慧,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洞见去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当前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能够受到启发去思考领域的未来机遇。
与此同时,文献中的分析工具和证明技巧也能够为我们所用优秀论文 。文献分为精读和泛读,当我们初次踏入某个研究方向,对相关方法知之甚少时,泛读文献、综述性文章能够为我们绘制一张研究地图,帮助我们迅速概览全貌。但一旦选定具体研究目标后,则需要精度文献,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所提出的新方法与已有文献的异同。
在科研写作初期,我们可能会存在完美主义情结,总是担忧自己写得不够好,希望能够经过一番思考后,将文章一气呵成优秀论文 。如同探险者希望从某个宝箱中捡到一张地图,在地图上标出起点和终点,找到那条最优路径,然后一路奔向终点。但实际上探险者缺乏上帝视角,看不清终点在何方,只能提灯慢慢摸索,一边修正方向一边前进。同样,在研究工作的开始,我们也难以完美预测每一个步骤,只能提笔先完成当下部分,再仔细修改。好的研究工作通常是“改”出来的。科研写作对行文逻辑的要求很高,很难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从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打磨出优秀的作品。
学术研究是要探索未知,它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有极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优秀论文 。尤其是着手进行第一篇工作时的风险最高,此时没有已有的发表积累,工作完成就是1,研究失败就是0。同时研究从定题到发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无法得到瞬时反馈,更无法得到及时满足。对未知的担忧和恐惧是对我们心态的极大考验。在挫折和压力中,我也逐渐摸索了一些方法,慢慢学会自助或求助以拥抱不确定性。在我为研究的反复失败感到沮丧、挫败、想要放弃时,会自我鼓励安慰、会时刻警醒、激励自己。另外,我也会在遭遇瓶颈时和我的导师、研究组的老师同学们积极交流,他们常常能提出我所未想过的妙招以推动我尝试其他的道路,走出现有的困境。
导师评语
我们团队典型的成都小美女,小小个子掩盖不了无比坚毅的决心以及对学术追求的热情优秀论文 。安静的时候,深思熟虑,对研究方向上出现的艰难选择总能做出最果断的抉择,很多时候非常需要决心和勇气,非常不容易;努力的时候,对既定的研究方向,激情万丈,能够日进千里,这背后必定挥汗如雨。温和而开朗的性格让大家跟你的合作都无比开心,你是学弟学妹们的榜样,也是团队的骄傲。未来学术的道路注定崎岖,我们既要面对学术前沿的惨烈竞争,也作为普通人生活在尘世中面对各种挑战,希望这一切都难不到你。永远开心,加油!
——王汉生
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教授
来源 | 北大光华本科研究生项目
编辑 | 王蒙
近期发布:
光华思想力论坛丨聚焦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优秀论文 ,共探海外发展新路径
光华案例丨龙源碳资产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