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论文:SLEGS TOF谱仪对巨偶极共振(GDR)测量的优秀性能 | 视频:优秀论文

本期图解论文优秀论文 ,我们推荐陈开杰、刘龙祥、郝子锐、马余刚、王宏伟等发表于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的文章

Simulation and test of the SLEGS TOF spectrometer at SSRF

(DOI:10.1007/s41365-023-01194-3)

横屏

一句话概要

SLEGS TOF谱仪在测量GDR方面表现卓越,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光中子核反应和核结构优秀论文

关键词

SLEGS 、飞行时间、光中子核反应

创新性(主要内容)

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LEGS)飞行时间(TOF)谱仪作为一种开创性的探测光核物理的工具,被成功研发,并被全面评估优秀论文 。这成果有助于实践巨偶极共振(GDR)的精确测量。通过Geant4模拟和离线实验,研究发现SLEGS TOF谱仪在区分GDR衰变的伽马射线和中子方面表现出,时间分辨率约为0.9纳秒。与3-氦计数管相比,SLEGS TOF谱仪测量中子能量的能力导致核能级、能级宽度、衰变道、分支比、角度分布、微分截面等更为精确的测量。该研究成果为核物理实验的先进工具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铺平了道路。这项研究的可能扩展包括未来光核物理和核能研究领域的潜在发现。

研究背景(主要原因)

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LEGS)是一条高强度伽马射线束线,利用激光康普顿散射研究光核反应,范围从光子激发到光子解离优秀论文 。过去20年来,由于伽马源的构建和发展方面的局限性,基于光子源的巨偶极共振(GDR)测量受到了限制。与此同时,研究员在过去曾尝试使用3-氦计数管测量光中子截面。结果显示光中子反应的总截面数据存在很大的分歧,而解决这一问题有望解决宇宙核合成的困难。然而,由于聚乙烯对中子的慢化作用,3-氦计数管无法对中子能量进行精确测量。为了解决现有的局限性,本研究开发了SLEGS飞行时间(TOF)谱仪,特别是用于研究同位旋巨偶极共振(IVGDR)。它可以测量核集体态衰变过程中释放的伽马射线和中子辐射。SLEGS TOF谱仪的成功开发为探测器的选择和SLEGS TOF谱仪的布局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这将推动光中子核反应测量的进步,并拓宽我们对核结构的理解。

SDG影响力(研究意义)

核技术的应用面临着几个挑战,包括核废料的安全处理、核的潜在风险以及对核武器扩散的担忧优秀论文 。这表明迫切需要推进核物理和光核反应的研究。因此,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LEGS)飞行时间(TOF)谱仪的成功研发和评估,在推动核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9)。

作者介绍

陈开杰

2018年毕业于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学士学位优秀论文 。现为上海科技大学和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师从马余刚和王宏伟老师。主要从事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LEGS)中子飞行时间谱仪的建设、调试和方法学研究,参与束线站的束流调试、成像;核共振荧光谱仪和带电粒子硅条测试等工作。

作者介绍

刘龙祥

2008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博士毕业于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兰州大学,现为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优秀论文 。主要从事重离子核反应机制、放射性核束与核天体物理、光核物理等实验研究,参与了钍熔盐堆电子驱动的紧凑型白光中子源实验终端的测试,参与建设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LEGS)光束线站并负责束线探测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共发表相关论文70余篇。在数据获取系统和实验方法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作者介绍

郝子锐

2018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现为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优秀论文 。主要从事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LEGS)光束线站准直器系统建设、光中子反应截面的方法学研究及实验测量,并参与束线模拟计算、调试、成像等工作,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

作者介绍

马余刚

1968年3月出生,理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科学院院士,物理学会会士优秀论文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7年度),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高能核物理前沿研究)负责人,国家****科技创新领才;兼任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长,上海市核学会副理事长,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核物理联合会理事,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主编、Chinese Physics Letters副主编、Nuclear Physics News (International), Symmetry国际编委等;曾任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中高能及极端相对论的重离子碰撞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核物质的液气相变和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相变,反物质原子核的探测与性质;奇异核束物理的实验与理论,主要研究奇异核结构和性质以及用奇异核束进行的核反应研究;开展激光-核物理,伽马光核物理研究;有关物理学与复杂性的交叉学科等优秀论文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度、2001年度)、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成就奖(2015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度)、第九届青年科技奖、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牡丹科学奖、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等多项奖励和荣誉优秀论文

作者介绍

王宏伟

王宏伟,研究员,博导,2002年博士毕业于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2002-2004年法国国家重离子实验室(GANIL)博士后研究,2009年密西根州立大学(MSU)访问学者优秀论文 。现为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先后开展过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的重离子物理研究及放射性次级束装置放射性束物理,参与意大利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CUORE国际合作,密西根州立大学活性靶-时间投影室研制,锦屏地下实验室PandaX暗物质实验低本底测量,神光II装置上的超强超短激光核物理研究,散裂中子源中子俘获截面实验研究等等。2012-2015年承担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白光中子源物理及实验系统建设任务,2016-2021年承担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激光电子伽马源SLEGS的建设任务,开展光核物理基础和应用研究。2021年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共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基金委和中科院的科学研究任务。

研究课题组

SLEGS课题组由原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核物理室部分职工、新进人员以及在学研究生组成,成立于2020年12月优秀论文 。现有中科院院士科学顾问两人,职工七人,研究生五人。课题组主要负责上海光源激光伽马(SLEGS)光束线站的物理设计、工程建设、束线调试、运行以及未来的升级等工作。此外,课题组还承担上海光源高纯锗探测器研发任务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研究组同时还开展基于重离子加速器上的重离子物理研究,基于散裂中子源(CSNS)的中子截面测量等。研究组将在SLEGS光核物理研究和基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激光伽马源关键技术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核技术英文版NST

ies Research是iGroup Asia Pacific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 利用独创“ies Storyboard” 工具,帮助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文摘,并利用视频或音频 作为补充,最大限度的展示科学发现优秀论文 。帮助建立和运营Facebook、Twitter等国际社交媒体账户,利用社交媒 体,在全球范围内分享科学故事,提高研究的 知名度和学术参与度。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邮箱:83597106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lw5173.com/post/258.html

友情链接: